- A+
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以来,这已经是第38个年头了。最初,这项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,培养更多的社会可用人才。当时媒体优雅地称之为“没有围墙的大学”。
然而时间的流逝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沉淀,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有了更多的有色眼镜来看待自学考试。有人丑化它,有人看不起它,有人唾弃它!但是,他们不知道自学考试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,为社会带来了多少价值和贡献!下面师育学大机构就来说说这三位大佬!
最富有的自考生——丁磊
网易创始人,2016年新财富500强富豪榜第七名。
十几岁的上海丁磊,8岁开始自学。经过六年的努力,他终于在2002年3月19日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,成为国内最年轻的自考本科。
丁磊就读于上海市虹口区育才小学,初中就读于洪飞初级中学,连续两级毕业。在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,他通过自考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考生。11岁时,他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学文凭。13岁时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,毕业论文答辩优秀。小学刚毕业,丁磊就拿着本科毕业证当了初中生。丁磊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中国特色的创新自学体系。
在六年的自学过程中,他每周有六个晚上,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上海虹口、卢湾、闸北、黄埔区的自学考试辅导点。有些路很远,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半小时。小小年纪,白天上中学,晚上上大学,成了丁磊双轨学习的特色。
记者问他是不是厌倦了这样学习。他说,我认为自学比现在在学校学习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轻松的学习。
最年轻的研究生——王大可
9岁自考本科,14岁考上北大硕士。
在中国庞大的自学大军中,年龄最小的是王大可:她上小学才一个月,9岁上本科,14岁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。
2004年3月,来自龙源的14岁男孩王大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2004级基础数学硕士。因此,他成为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研究生,被国内很多媒体称为“神童”。
从9岁开始,王大可结束了只有一个月的正式学校生活,开始参加自学考试。到2004年6月,王大可通过了数学专业和本科所有课程的自学考试,数学专业课程的成绩为80至95分,公共课程的成绩为64至78分。
2004年5月21日,在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中,王大可的毕业论文《传染病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》获得了85分的高分。专家在论文中写下了这样的评语:论文中的数学模型正确,推理清晰,语言表达清晰。这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本科论文。
自考的吉尼斯纪录——杜家迁
同时申请了7个专业,4年通过了68门课程。
几年前,杜家迁考上了苏州的一所专科学校,但仅仅学习了一年,他就主动辍学,打算自己回家读书。说到原因,他淡淡地说:“那个专业不喜欢。”
他理想的职业是当记者。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,他自学的第一个专业是文学。然而,与普通考生不同的是,除了文学,他还申请了新闻、法律、广告、律师、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六个专业。“学习文学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,新闻工作是职业需要,知法是社会新闻必备的素质,而广告是我的兴趣所在……”说起申请这么多专业的原因,杜家迁改变了主意。
令所有人惊讶的是,杜家迁能够同时兼顾这七个专业,并且在四年内通过了68门课程。其中2004年下半年一次性注册11门课程,2005年上半年注册12门课程,全部一次性通过,分数相对较高,创造了全国自学考试一年通过课程的最高记录。
看完师育学大机构介绍的三个自考生,你是否也坚定自己提升学历的信心,其实在人生的路上,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行提升的要求,而学历提升,仅仅是第一步。如果你有自考报名的需求,可以联系师育学大机构,在这里可以为你提供让你满意的服务!